高原皇后
有这样一种文字——我读《高原皇后》
姜文社专业号 | 2010-7-22

  

  (作者张彬荣,电视台编辑)

  有这样一种文字,说的是世相,画的是红尘,描的是美木,栖的是心灵。她从灵魂深处走来,又向灵魂深处走去;有这样一种文字,靠的是阅历,凭的是毅力,播的是汗水,洒的是爱心,她从艰辛困顿中诞生,必将在赞叹敬仰中展翅。这就是我读姜文社先生《高原皇后》的感受。

  很久以来,没有象模象样、牵肠挂肚地读一本书了。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书,阅读它,使我眼花缭乱、心意阑珊,使我精疲力竭、无暇他顾。生活里的内容实在太多,人海众生,样样都是撰写在书页上的文字,它们迎着朝阳、送走星月,悬挂在我的每一天,简要如页眉页脚,烦琐似密匝匝的正文内容,注解、附着、批阅着我的人生。长久这样的阅读,难免迷惘和孤寂,尤其对于一位乡土声息敏感的游子来说。

  阅读姜先生的著作,使我有一种不同的感觉。

 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。

  这一种文字,使我见故乡的容颜,听故乡的声音。

  这样文字的枝枝节节、点点滴滴,说的是故乡人,讲的是故乡事,叹的是父老辛酸和朴实、赞的是乡亲美德和恒远。此处“高原”,生的是故乡草,长的是故园情。风情乡情种种,乡俗民俗样样,每一种每一样,如在眼云烟,飘忽而至,袅袅不散。武七嬷的身影时见,她慈母般的声息时闻。她的点滴恩德,如涓涓溪流,舒逸地流淌在乡亲们的言语谈笑间,在《高原皇后》里,被收拢在一起,汇成一条平凡人生不息止的河流,奔腾、向前。

  这一种文字,说的是平凡,激荡的是伟大。

  《高原皇后》没有礼仪上的达官贵人,多的是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。他们的淡淡人生,他们的人海风云,顶多不过是山间清风、对于世事只是渲染和点缀,对于山野却是喜怒哀乐的大舞台。他们一生最需精心准备、最需耗费精力的桩桩件件,只是人世一介微尘;终其根本,他们微渺的生命,本来就细小如尘。然而,正是由于这些草色的铺垫和装饰,才使另一类激荡红尘人间的声音显得宏阔辽远。或者说,伟大本身就孕育于其中。

  这一种文字,描的是世相,显的是世情。

  作者本身就生活在这些平凡却见真见性的人群之间,熟谙他们的喜怒哀乐、理解他们朴实的人生追求。对于人情的领略,对于世故的解读,都是一种高屋建瓴的姿势,滚滚而下的,是红尘百相里人世的黑白明暗、哭泣与欢笑。笔头一瞥,人生百年。在这严谨而神圣的叩拜里,端地使我们听闻了未所闻、见识了未所见。

  其次在语言技巧上。

  《高原皇后》的作者,对于语言的运用,有一种惟美惟真惟简的追求。无论写人,抑或状物,无论说事,还是达情,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之外,超拔出尘,化平凡为不凡,化微小为神通万千的众生。林木之美,山川之秀,人情之馨,世故之繁,皆在其中。绝无病呻吟之矫揉造作,少故作感慨之繁冗枝词。或许,生活这本书太庞大了!不如此掠美铺俊,不如此游览观赏,真会有疏漏和空缺。这些用工雕凿,映射给读者的是阅读快意、心灵的被牵转而动。对于一部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来说,语言的成功占有其中重要的一面。

  第三在《高原皇后》的立意方面。

  无疑,这部作品的立意是高远的。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,虽不自我们始,但应从我辈隆。尤其是在环境恶化、生态危机的当今。《高原皇后》一般的母亲武七嬷,虽然竭尽精力血汗而去,留给后人的话题却永远存在。在大西北,在生态条件极差的大西北,绿色永远是人们心头的一首挽歌,唱不得,缺不得。因为稀罕,人人对于绿色生有相当的掠夺之欲;因为掠夺,所以加重了绿色的稀缺。什么时候,家乡的山间川地才可以尽披锦绣,是每一个西北赤子绵绵的梦想。如果《高原皇后》对于人们陈规陋习、狭隘观念以冲击和打造,或许可以促其成真,福荫世人。

  一部作品,在作者的眼里是孩子,在读者的眼中是什么?我的评介只是一面,而且有些中规中矩;真正的精华在作品本身。《高原皇后》是姜先生的独生儿,乖乖女。其中有的是心血,多的是汗水。尽管这个《皇后》的父亲,仍在耗费心血,精心养育和打造他的孩子,仍在为孩子某一天的惊艳登场而辛劳和企盼,然而,仅只作者孕育她的虔诚和精致,已使我极为敬佩和尊重,希望送上自己的祝福。对于真诚的作品理应得到真诚的呼应。对于《高原皇后》,早一天凤冠霞帔面世而立,早一天风流威仪而行,不只是姜先生的幸运,或许也是普通民众的造化。

  

133328
阅读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